十二时辰时间表,十二时辰分别对应什么(属于中华文化瑰宝)

首页 > 历史文化

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经常会出现的一个概念,那时候的人们对于时间没有明确的数字概念,于是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,一个时辰表示两个小时,今天就和小编去了解一下十二时辰时间表吧。

十二时辰时间表

1.子时——晚上11点钟到凌晨1点钟,又名子夜、中夜,老鼠在这段时间最活跃。

2.丑时——凌晨1点钟至3点钟,又名荒鸡,牛在这时候会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。

3.寅时——凌晨3点钟至5点钟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,这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,老虎在此时性格最猛。

4.卯辰——早上5点钟至7点钟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等,指太阳刚刚露脸、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。

5.辰时——早上7点钟至上午9点钟,又名早食,古人吃早饭的时间,相传也是“群龙行雨”的时候。

6.巳时——上午9点钟至11点钟,又名日禺,临近中午的时候,蛇在此时会隐蔽在草丛中。

7.午时——上午11点钟至下午1点钟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,这时太阳最猛烈,阳气达到极限,将会产生阴气,马就是阴类动物。

8.未时——下午13点钟至15点钟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,太阳开始下跌,羊在这段时间开始吃草。

9.申时——下午3点钟至5点钟,又名日铺、夕食等,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。

10.酉时——下午5点钟至晚上7点钟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,是太阳落山的时候,鸡于此时开始归巢。

11.戌时——晚上7点钟至9点钟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,此时太阳已经落山,天将黑未黑。

12.亥时——晚上9点钟至11点钟,又名定昏等,此时夜色已深,人类已经停止活动,逐渐安歇睡眠。

十二时辰对中国人的意义

十二时辰是中国人民祖先的智慧传承,是古人根据太阳升起和落下的规律、天色变化以及日常活动、生活习惯归纳总结出来的思想成果,具有一定的独创性,它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,在汉代太初年间才基本定型,由此成为中华民族对天文历法的杰出贡献,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。

相关推荐

1870年的河南历史 杜甫被称为什么称号,素有诗圣之美誉(亦可称之为诗史) 中国最巅峰的朝代,唐朝公认最强(疆域最大达1532万平方公里) 1996年引入什么制度作为疯牛病的对策 屈原姓什么原名叫什么,姓芈原名叫做屈平(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) 光绪皇帝死因,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(经由官方检测所得结论)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的下一句 加油妈妈幼升小摇号是第几集 马王堆汉墓女尸是谁,辛追夫人(尸身千年不腐)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,南宋著名诗人(一生为民着想)

大家也在看

回到顶部